孩子動不動就鬧情緒,怎麼辦?

2008061300:00
以下是網路某位媽媽分享的,
在此可以隨時參考:

書名:從今天起,當個不再發怒的媽媽/作者是川井道子

大剛:
孩子的磨人功夫,可謂天下一流,當媽的妳是否也不遑多讓,茶壼功也練得爐火純青?
但妳覺得孩子是聽得懂娘話的地球人嗎?
面對新一代變種火星人,當媽的妳只要懂得7大訣竅--認.聽.學.我.摘.默.問,再加終極大絕招--「信任」,妳的育兒生活就萬事OK!

認-”認同”全心全意接納孩子的心情
聽-”傾聽”好好聽孩子說話
學-”複述”學鸚鵡說話
我-”我的Message”以我為主語傳達給孩子
摘-”重新構建”摘下有色眼睛
默-”沉默”有時默默等待也很重要
問-”提問”透過提問引導出答案
”信任”答案就存在孩子心中

而作者也把育兒要點說明
*強行制止,反而導致戰況升級
*首重理解孩子的心情,但假如孩子本身己進入抗戰狀態,效果不會太好
*不要太過拘泥於孩子的辯解,因為那些基本屬於胡攪蠻纏
*即使試圖去理解孩子的話,並希望透過講道理來說服她,也行不通
*對於不可退讓之事,要化身成為一堵牆來與之對抗
*替代方案盡可能讓孩子自己說來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而下面這些則是從BBH上分享文章,或許哪一天也需要參考:

2~3歲---第一少年期 我們所知道的少年期,是兒童過渡到成人的階段,也是我們知道的「反叛期」。而2~3歲第一少年期,是嬰兒要過渡到兒童的必經階段,而他們最常講的話就是----「不要!不要!」。雖然孩子的不要與反抗,會讓父母的日子不好過,可是這是人的必經過程,父母應該幫孩子渡過這第一少年期。
第一少年期是孩子認識「自我」與建立「自我」的重要階段,而叛逆與反抗正是孩子的正常手段,孩子須要父母的重視去肯定他的存在,可是孩子也不要父母干涉他的「選擇」,因為這剛好會否定他的存在。
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複雜?其實,只要把握住要點,也不難瞭解孩子的矛盾行為。
★2~3歲行為特徵
1.喜歡為反對而反對。
2.要求獨立行動。
3.充滿自信。
4.膽子愈來愈大,不知道外在的潛藏危險。
5.開始有自我意識,分得清自己和別人。
6.喜歡說話表達自己。
7.能辨別大小、形狀、顏色、長短…等
8.很有想像力,喜歡角色扮演。
9.孩子會很喜歡叫出每個東西的名字,知道每個東西的名稱,讓他有可以控制環境的權力感。
10.喜歡固定的做事方式,正是培養孩子固定上床睡覺的時機。

★與 2~3歲孩子相處
1.為孩子的行為立下一個「合理」的限制: 想一下,在這個年紀非對他說不可以是什麼?
2.父母的合理限制最好要前後一致,才能建立孩子的是非觀。
3.規則與限制應該富彈性,「愚昧的堅持是幼童心靈上的妖魔。」
4.讓孩子自由表達感受。限制孩子的行為,不要壓抑孩子的感受。例如父母不要跟孩子說:「你不可以生氣。」但是父母可以跟孩子說:「你可以生氣,但是你生氣的時候,也不可以亂摔東西。」
5.父母不必為自己的突然暴怒自責,大多數的人都會這樣,因為父母也不要限制自己的感受。但事後讓孩子知道你為什生氣。
6.告訴自己,絕對不要在暴怒的情況下打孩子。可以訂定一套處罰的方式,例如讓孩子罰坐或罰站。
7.不要因為孩子發脾氣,就投降。你也許有看過,有的小孩會有大街上打滾發脾氣,如果你投降,等於是鼓勵加強這種行為。
8.合理的範圍內,給孩子個下台階,因為孩子也會愛面子。
9.幫孩子瞭解他自己的情緒。

★成長與學習
1.孩子的語言能力明顯增強,跟他講話的多寡關係到他字彙的多寡。
2.父母可以唸故事書給孩子聽,不用把它轉化為小孩的用語,小孩的聽力大約比智力成長2到3歲,很多字彙用語,孩子都能吸收進他的「電腦」裡去。
3.開始喜歡問:「為什麼? 」而你回答的方式與內容,就是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。
4.可以在家裡準備一本圖文並茂的百科全書。
5.沙跟水、玩具陶土是小孩會很喜歡的玩具,因為他可以創造。
6.有一種磁鐵式可擦畫板,可以讓孩子塗鴉,訓練孩子手指肌肉控制能力。也可以抒發孩子的感受。
7.畫水彩可以讓孩子認識顏色的變化。
8.三輪車幫助孩子運用大肌肉和方向協調。
9.大球、積木都是很好的玩具。
10.可以給他較簡單不規則的拼圖。
11.可以讓孩子跟別的小孩一起玩,不過這個年齡是不會知道分享玩具的,最好個人玩個人的玩具。
12.父母講故事,如果加入孩子自己為故事人物,他會非常融入角色扮演的遊戲。
13.可以給孩子布偶或洋娃娃,孩子很需要一個想像中的朋友。

3~4歲寶寶成長與學習
★平衡期
3~4歲---平衡期 這個乖巧的小孩真的是之前那個小暴君嗎?」是的!就是他,因為他現在正是在平衡期。
平衡期的小孩已經大概認得這個世界了,也開始想融入這個世界。而父母要做的正是要引領小孩進入這個多采多姿的世界。
★3~4歲行為特徵
1.很高興與別人相同。
2.會取悅父母跟哥哥、姊姊。
3.開始會分享、等待、輪流。
4.自信心增強、好奇心減弱。
5.語言能力已經能夠聽懂別人的話,和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6.愛打小報告,有點繞舌。
7.非常需要同伴。
8.沒有玩伴,可能會創造一個想像的玩伴。
9.可以跟玩伴共同玩一種玩具。
10.肌肉與機能更有活動力與協調性。
11.比以前有耐心很多。
12.小孩精力無窮。
13.開始有性別差異觀念。

★成長與學習
1.多讓孩子戶外活動,發洩他的精力,和練習他的大小肌肉。
2.可以考慮送孩子到半天式的幼稚園,讓他與別的小孩相處。
3.選擇有教學的幼稚園,而不是只托兒的托兒所。
4.選擇幼稚園前,最好可以先去參觀平常上課的情形,如果上課氣氛是自由、輕鬆、快樂,再加上安全與師資應該就是一個不錯的幼稚園。
5.如果小孩不能到幼稚園,父母應該開始排家庭學習課程。
6.講故事給孩子,而且鼓勵孩子講故事。
7.父母可以唸故事書給孩子聽,不用把它轉化為小孩的用語,小孩的聽力大約比智力成長2到3歲,很多字彙用語,孩子都能吸收進他的「電腦」裡去。
8.唸故事書前,跟孩子一起仔細觀察故事書,書名、作者、出版社、材質、用色…這樣可以培養小孩的閱讀習慣如觀察的習慣。
9.用實物或玩具開始教小孩數數。一輛汽車、兩輛汽車…
10.教孩子唱歌,陪讓孩子聽音樂,韻律簡單。
11.台北愛樂晚上有兒童音樂節目,邊聽故事,邊聽音樂。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聽。
12.好玩具是小孩最好的教材。

★好玩具的標準
1.安全。
2.耐用的。
3.玩玩具的活動百分之九十是孩子的,如積木、拼圖,家裡的大紙箱。
4.可以玩很久,還會讓孩子覺得好玩的玩具。
5.玩具要適合小孩的年齡、性別、興趣、生理發育狀況。

4~5歲寶寶成長與學習
★不平衡期
4~5歲---不平衡期 經過3~4歲的平衡期,這個時期的小孩,又開始不平衡、不合作了。他的智力與體力都有很明顯的進步。他急於融入這個好玩的世界。也許父母會覺得:「我的孩子是不是退步了?」不是的,這只是一個過渡期而已。如果你看過卡通「淘氣阿丹」,阿丹正是這個時期小孩的代表人物。
★4~5歲行為特徵
1.會害怕一些東西,可能怕高,可能怕黑。
2.因為害怕,可能會表現出一些緊張的動作,如咬指甲、吮手指、玩生殖器等。
3.很喜歡依一定的程序作事,吃飯、睡覺、放玩具的方式。改變一點都讓他受不了。
4.有時會過份害羞、有時又會很勇敢。
5.開始會關心別人。
6.故意講一些大人反應會很激烈的字眼。
7.特別喜歡誇張、好玩的字眼,甚至自己創造一些字眼。
8.想像力豐富,沒辦法分辨什麼是真實,什麼是假想。
9.沒有所有權的觀念,他在玩的東西都是他的。
10.很喜歡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。
11.體力勝過足球健將。
12.靠具體形象思維,很喜歡聽故事。
13.角色扮演專家。

★與4~5歲孩子相處
1.堅定的管教 : 父母的規則與限制要前後一致而且很清楚,才能建立孩子的是非觀。
2.多讓他參加多種不同的戶外活動。
3.孩子犯錯的時候,處罰他,而且讓他知道為什麼?可以訂定一套處罰的方式,例如讓孩子罰坐或罰站。必要時,可以體罰。
4.對於孩子的無聊字眼,髒話,父母不要生氣,他只是在吸引注意,你可以當作沒聽到,或者心平氣和的跟他說明,為什麼講這個不好,下次就要處罰。
5.正視他害怕的事情,不可以嘲笑,或者罵他膽小,讓他接受自己的感受,可是教他害怕的時候可以做什麼!這可能是以後他處理自己害怕事情的態度。
6.智力突飛猛進的時候,多啟迪孩子的語言、閱讀、數學、美術、音樂、科學、肢體、想像力、表達能力。
7.幫孩子選擇電視節目,不要讓孩子想開電視看就開電視看,他的模仿力,會學習任何看到的東西。
8.父母就等到小孩睡覺以後再看電視吧!

★成長與學習
1.多讓孩子參加多種戶外活動,發洩他的精力,並滿足他的好奇心。
2.到戶外時,身教孩子細心觀察周圍的環境。感覺事物、分辨不同。
3.可以考慮送孩子到半天式的幼稚園,讓他與別的小孩相處。選擇有教學的幼稚園,而不是只托兒的托兒所。
4.不管小孩是不是到幼稚園,父母都應該開始排家庭學習課程。
5.這一時期孩子的思維主要是具體形象的思維,影象是重要的因素。
6.選擇好的幼教光碟,讓孩子與影象有互動
7.選擇 1 ~2 個電視節目,像公共電視,就有一些不錯的兒童節目。
8.講故事給孩子,而且引導孩子講故事。
9.唸故事書前,跟孩子一起仔細觀察故事書,書名、作者、出版社、材質、用色…這樣可以培養小孩的閱讀習慣如觀察的習慣。
10.讓他跟同伴玩,學會人與人相處、給與受。
11.附圖的百科全書是必要,一想到不知道的事,就與孩子共同查百科全書。
12.教孩子唱歌、唸謠,陪讓孩子聽多類型的音樂。
13.從遊戲中學習數目,例如買東西遊戲,撲克牌撿紅點也不錯。
14.文字接龍很適合玩,一個詞接一個詞,例如車站接站牌,站牌接牌照、牌照接照片…
15.多讓孩子用畫畫、捏玩具陶士、說話去表達自己的感受。
16.更複雜的積木、拼圖、組合玩具或其他好的玩具(好玩具的標準)。
17.腳踏車是不錯的玩具。

5~6歲寶寶成長與學習
★學前兒童期
5~6歲---學前兒童期 5~6歲的孩子,從很方面來看,都是呈平衡與成熟的,生理上,肌肉機能的平衡協調 ; 心理上,已經對這個世界有了認識,也願意與這個世界合平同處,想成為這個世界的一員 ; 智力,語言等能力足已表達自已的感受與好惡,而他的學習能力與想像力、好奇心正做好入學前的一切準備。
6歲看一生 孩子到了六歲,基本性格、人生態度、習慣大都已經形成,而且此人格特質將維持終生,決定他對自己的看法,決定他如何與人相處,對事情的看法,喜歡怎麼樣的人,不喜歡怎麼樣的人,甚至決定他的婚姻是否美滿。而你與他現在的關係,往往決定了日後你與他的關係。
★5~6歲行為特徵
1.不但問為什麼,而且是打破砂鍋問到底。
2.有時會拆開玩具研究。。
3.對發腦筋的活動特別感興趣,新的學問讓他很滿足。
4.急於跟父母講他的新發現,新學問。
5.很有責任感,負責是他最大的享受。
6.開始會抽象思維,分析、綜合、推理、判斷。
7.做事情很專注。
8.渴望比家更大的社交圈。
9.熱切想去上學。
10.樂於接受教導。

★與5~6歲孩子相處
1.父母感受自己童年的感受,去了解孩子,與孩子建立關係。
2.父母須積極的為孩子入學作生理及心理的準備。
3.讓孩子養成時間觀念。按時作息。
4.智力突飛猛進的時候,多啟迪孩子的語言、閱讀、數學、美術、音樂、科學、肢體、想像力、表達能力。
5.幫孩子選擇電視節目,不要讓孩子想開電視看就開電視看,他的模仿力,會學習任何看到的東西。父母就等到小孩睡覺以後再看電視吧!
6.不要責怪孩子的好奇心,壓抑孩子的學習興趣。如果他折壞了家裡的東西,讓他知道東西的所有權觀念。
7.讓孩子負責自己事情,如摺被子,收拾書包…等。
8.讓孩子負責一些小家事,如拉窗簾,掃地…

★成長與學習
*可以送孩子到全天或半天式的幼稚園,在有經驗的老師教導下,孩子能夠做不少的智力活動。
*不管小孩是不是到幼稚園,父母都應該安排家庭學習課程。
培養孩子的右手思考,就是合邏輯、分析、綜合的思考方式。
(1)‧什麼問題,讓孩子自己去求答案,而不是給他結論,這個求答案的過程,往往能讓孩子學到一種思考邏輯。
(2)‧這一時期孩子已經開始會抽象思維。讓孩子自已思考。如果孩子問你黃色加綠色會變成什麼顏色,讓他自己用水彩去試。
(3)‧右手思考須要一些輔助教材,讓孩子可以在裡面找答案。如百科全書、字典、光碟、電腦網路、戶外活動…
(4)‧從遊戲中學習數目,例如買東西遊戲,撲克牌撿紅點也不錯。
(5)‧文字接龍很適合玩,一個詞接一個詞,例如車站接站牌,站牌接牌照、牌照接照片…

★培養孩子左手思考,直覺、潛意識,創造性。我們不用把孩子變成一個藝術家,可是我們可以幫他成為一個有創意的人。
(1)‧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。
(2)‧人是透過感受才能接觸到潛意識,而潛意識才會讓人有創造性。
(3)‧培養孩子的想像力,說故事、音樂、畫展、兒童劇、閱讀都可以讓孩子更有想像力。
(4)‧講故事給孩子,而且引導孩子講故事給你聽。
(5)‧選擇 1 ~2 個電視節目,像公共電視,就有一些不錯的兒童節目。
(6)‧多讓孩子用畫畫、捏玩具陶士、說話去表達自己的感受。
(7)‧更複雜的積木、拼圖、組合玩具

★教養孩子的原則
1.父母感受自己童年的感受,去了解孩子,與孩子建立關係。
2.先決定孩子的行為限制與規則,然後持續增強這些限制與規則。
3.同樣的行為,同樣的處罰,前後標準要一致。
4.由輕而重,訂定處罰的標準,可以罰坐,罰站、暫時沒收玩具,到打屁股。
5.立即處罰,讓孩子把犯錯與處罰連接起來。
6.不要罰得太過份,以免孩子對你形成敵意。
7.正面的教育,不要老對你的孩子說:「不要這個、不要那個」,要說:「你可以怎麼做…」
8.不要眨抑孩子的價值觀。
9.不要威脅孩子。
10.不要賄賂孩子。
11.不要以行動或語言讓孩子覺得:「母親、父親為你這麼辛苦,你還這要做,你真是不好…」這會孩子有罪惡感。
12.如果不打算強制執行,就乾脆別命令。
13.不要使用不合年齡的規矩。瞭解你孩子的發展階段,去教導他。
14.讓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感受,會建立最好的親子關係。
給自己做不完美父母的權利,不用為自己突然的暴怒沮喪,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,控制自已的行為。找到在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「孩子」,就會知道孩子在想什麼。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,我們也會跟著孩子一起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