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出會思考的小孩

2011032900:00
晚上睡覺時間到了,荳荳還是睡不著。聽了一遍又一遍的故事CD ,眼睛瞪得大大的,轉來轉去,翻身翻來翻去,雙腳跨在棉被上...天氣冷...
已經提醒過了兩三次"蓋好棉被,眼睛閉上!"媽媽看著荳荳還是一樣,擔心著涼地說:"妳現在應該做什麼事?"
荳荳盯著媽媽看了許久,不知道怎麼回答。又像是覺得自己被唸了的委屈......



無意間看到森林小學校長的演講訊息--教出會思考的小孩。看這她以往演講的文章分享,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chuspeech&category_id=14474745
每一段話都深深激起媽咪心裡頭的漣漪。
以前也常常告訴自己:"不要用負面的話語來教育孩子、不要用說教的方式給孩子壓力"
但是,常常還是會發生...
當下,我們也許急於想讓孩子懂得規矩、學習負責,也許急於想保護孩子,避免孩子受傷,也許因為不知道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...卻用上了說教、命令、威脅、替妳決定...等等的方式跟孩子溝通。
但這在朱校長的眼中,都是會給孩子烙下深深的傷痕...
一句句的分享,喚起了媽咪重新思考。
.
前幾天,荳荳因為曾經功課沒寫就想睡覺,答應媽媽說再也不去表哥表姊的小木屋玩。雖然堅持了好一陣子,不過這一次卻是哭著想去玩。
當時,爸爸媽媽帶著她,跟她一起討論取捨。
媽媽:"如果,你希望能夠去小木屋玩,那每天看電視時間最多只有一齣30分鐘。"
荳荳:"好!"
媽媽:"那如果沒做到呢?"
荳荳:"不知道~"
媽媽:"那就去罰站5分鐘。因為是我們講好的。"
荳荳:"不要!"
爸爸:"你做不到,對不對?爸爸希望你學會自己思考,不要什麼事都聽人家講了就好。到最後又做不到。"
荳荳:"那我還是不要去小木屋好了...嗚嗚嗚~"

也許,這中間的溝通是對,但也許,對一個快五歲的孩子來說,好像有一點難。
或許,還有更適當的方式來溝通。
孩子們!爸爸媽媽很愛妳們。但是,不知道以往的溝通是不是真的對你們的人格發展烙下了一點點傷痕.....
希望現在修正教育方式還來得及...把那些說教的時間拿來啟發妳們,陪你們玩。


朱校長提及的幾個重點:
1.在每一個關鍵時刻,在每一個「當兒」都把「思考」和「 心中在乎的事」掂一掂,哪個比較重要?當然,有可能還是選擇「 心中在乎的事」,重點是「你做過判斷」。

2.把指責、標籤,轉換成思考。把關注的眼光擴大。例如東西掉下去,不是指責。是討論"地心引力"事件。
3.不打不罵,不說命令句
4.跟孩子說成長故事,道歉療傷
5.每天五個讚美,五個甜言蜜語
6.看到孩子先微笑,把孩子當嬰幼兒般疼愛
7.遇到孩子犯錯或是有困境的時候,不要急著想教他什麼,
而是,試著想一想:「我可以幫什麼忙?」
8.不要 [負的],很多 [零],一點點 [正的]。
   孩子需要的不是嘮叨與說教,而是讚美與陪伴。
   當爸媽的絕對不要提供「負的」,大部分的時候是「零」, 也就是,他過他的,你過你的,偶爾,我們提供一點「正的」 就好了。


加油!